文学五一

第189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也就无怪乎兵部最近人人唉声叹气了。
    ☆、第109章 兵老虎?小老虎?
    从精兵强将到土鸡瓦狗,中间需要多久呢?
    答案是一个月。
    一个月前,刘未信心满满、意气风发;
    一个月后,刘未暴跳如雷、灰心丧气。
    苏武义已经是京中公认能打仗、品性好、对名利没有什么太大野心的将军,可是一到南方,就被一群兵油子们打击的体无完肤,几乎束手无策。
    按照魏乾呈回来的奏折说,就是“此地风俗习性异于中原,须非常人行非常手段,方得统御。”
    换句话说说,就是这里穷山恶水出刁民,当地的百姓还不如蛮族率直诚恳,最好还是换个花花心思多的将军来,治一治这些兵油子。
    这就是直接打了苏武义的脸,想来魏乾发这封折子的时候苏武义也知道,可居然没有阻止,可见这位将军已经被打击到什么样子。
    恐怕已经破罐子破摔了。
    到了此时,又有曾经在南方做过生意的商人陆陆续续传出一些消息来,朝中才知道那些商人们在南方大肆搜刮蛮人做奴隶耕田不是没有原因的,在越州、崖州各地,雇佣汉人耕种十分困难,而且这些汉人还经常讲各种条件,一旦不能实现,往往是一夜之间跑了个干净,临走还牵走你的耕牛、糟蹋你田中已经种下的粮食以做报复。
    这些地方原本是没有汉人的,迁居过来的汉人不是罪人之后,就是中原地区实在活不下去的汉人。生活条件的艰苦和资源的匮乏让他们习惯了以自己的能力来解决问题,凡事以自己的福祉为优先,很多人不服朝廷教化,更不知皇帝是谁,以宗族长老为执牛耳者,聚族而居,举族抱团对抗世道的艰辛。
    朝廷对于士卒的各种优待是皇帝为了控制军队的手段,到了这里,便变成了“有偏僻不占王八蛋”的典型,皇帝做了冤大头,除了要乖乖养军队,还得养军队上下老小,最郁闷的是,养完了他还不给你打仗!
    不打仗,养着那么多兵做什么!
    也无怪乎刘未这段日子脸色就一直是黑的,朝中大臣们都躲着走。
    与此同时,东南的战事越演越烈,已经有商人举家逃回中原,连家财都不要了,而东南也有不少亡命之徒看出了其中的好处,跟随造反的蛮族人一起对商人和官府烧杀抢掠,巧取豪夺,甚至为他们通风报信、站岗放哨。
    他们当兵不愿意,将刀子对准自己人却利索的很,要不是许多蛮子根本不信任汉人,恐怕蛮人造反的人数会大大多于现在的数字。
    此时已经到了腊月,东南一地的战火居然烧了近两个多月还未平息,大大的超出了所有人的意外。尤其这动乱的消息还是在祭祀战死者亡灵的冬祭后不久传来的,这样的预示更是让人不安。
    渐渐的,京中有了些流言蜚语,说是因为皇帝没有亲自主持冬祭,只派了个小娃娃出去主祭,所以老天爷才降下灾祸,警醒皇帝。
    也有扯到二皇子刘祁主祭时心思不诚,招了天谴的,百姓向来迷信,这一传十十传百,到了最后,连刘未自己都没办法,下令太玄真人在宫中重新进行一次小规模的祭祀,他亲自主祭,刘祁陪祭,才压下一部分流言。
    一个月前,人人还在笑话户部“竹篮打水一场空”,户部官员颓丧到恨不得重新罢工的地步,一眨眼间,就成了兵部人人夹紧尾巴做人,几乎每天皇帝都会把兵部从上到下训斥一顿,成为了朝臣们同情的对象。
    相对于已经开始出入结交今科士子的刘祁,刘凌的日子确实不好过的很。
    兵部。
    “陛下让我们把历年来各地乡兵的消耗呈交上去,开什么玩笑!”
    兵部左侍郎一把拽下官帽,往案桌上狠狠一摁!
    “各地乡兵的损耗历来都由各州的刺史和都尉统计,都尉府又不是每年都会上报损耗,有时候一年数次,有时候数年一次,让我们把这十年间的全部呈交上去,再给我们几百个人也不够啊!”
    “平时存在侥幸心理,真到大战的时候就出事了,本官以前就跟你们说过,刺史向来是报喜不报忧,州府都尉们都只希望不出乱子,时时要去各州巡查甲库兵马的情况,你们就只关心边关。”
    雷尚书眼底全是红丝。
    “这下躲都躲不过去了!”
    “谁知道乡兵的情况这么差!去年陛下还在夸奖我们募兵和农事两不误,现在就骂都是群乌合之众了,又不是久战之地,不是作乱,哪里需要保持那么多的兵马,兵部的银子也不是大水淌来的!”
    兵部右侍郎狠狠地拍了下桌子。
    “这些兔崽子,吃空饷吃的这么狠!”
    刘凌坐在一旁,没有参与到兵部的讨论之中,而是翻看着历年来的军册,按照最差的情况,既东南诸州三分之一空饷人头和四倍的编役的数字来计算现有地方乡兵的数量。
    饶是他心算能力惊人,也不过才算了十分之一的数字,可这么一算下去,可谓是胆战心惊,越算越是握不住笔。
    缺了三分之一的兵丁,就代表国家交给各地军营耕种的“公田”收益有三分之一中饱私囊到各地将领手中,因为将士们粮草的来源大多数来自于驻军所在之地划分给军营的“公田”,将士们农忙时种田,闲时操练。
    公田的配给要大于军营将士的数目,所以多余的田往往还租佃出去,除了士卒们耕种后得到的收成用于军中,租佃出去得来的换做银钱,以高利贷的形式经营收取利息。这些收入用作军队的公用和将领们的开支,也包括平时维护兵甲、马匹的草料、武备等,所以兵部才说有的军府损耗几年才报一次,因为这一笔开销,很少是从兵部直接走的。
    只有打仗时大量征召人手,需要新的兵甲和武备,才会由兵部统一调配,否则地方军日常操练都要从京中调拨这些战争物资,岂不是要活活累死?
    “诸位大人,你们有没有想过,各地军营和都尉府不报损耗,不是因为军营中的损耗小,而是……”
    刘凌丢下笔,重重抹了把脸。
    “因为根本没有什么操练,或者是贪污倒卖军备太过,武备库里已经没有了东西,根本就没什么损耗,为了担心你们核查损耗数字,索性干脆不报损耗了?”
    刘凌的话一出,兵部衙门里在尚书书房里齐聚一堂的主管们赫然一惊,兵部右侍郎更是直接大呼:
    “那怎么可能!”
    “为什么不可能?我刚刚细细算了一下,就拿关中最繁华的秦州来说,镇守秦州的地方军数量是四千五百余人,这些还不包括守卫城池的士卒和地方上维持治安的差吏。”
    性情温和的刘凌第一次露出这么冷厉的表情:“这么多军队,而且数量还在逐年递增,按照十年前兵部核算军队人数而授田的面积,能够维持军队日常的粮饷就已经很勉强了,更别说军中常备马匹、操练时箭矢和刀枪等日常的消耗……”
    雷尚书听到刘凌的说法,难以置信地拿起他案前计算的稿纸,发现上面密密麻麻的写着一堆数字,有的是一个成年男人一日的消耗,有的是刀枪箭支损耗的估计数字,然后是土地的亩产,粮食市价售出的数字,武备的市价等等,零零总总,写了满纸。
    他并不精通计算,但粗粗一看,也知道刘凌用的是商家最常用的记账格式,虽然数字凌乱,但分类精确,往下一合计,竟估出近二十万贯的差额!
    这还只是一州之地,只是差额而已!
    整个朝中去年岁赋不过两千七百万贯,各地富州不过岁赋两百万贯,贫瘠的州府一年连五十万贯都没有,这还是包括粮食在内折价计算的。
    就算秦州之地的都尉府自己铸币,一年也铸不出二十万贯来,这么大的亏空,他不但有三年没报过损耗了,年年报给兵部的存粮和武备都是充足的。
    他底下的兵都喝西北风不成?
    “这……这怎么可能……”兵部尚书咽了口唾沫,看着秦州都尉府几位主将的名字,苍白着脸道:“这几位都是老将,因为政绩突出,这几年损耗少、兵甲武备和人员操练情况都不错,陛下还下令兵部嘉奖过……”
    兵甲报的损耗少,说明该地的将领已经自己通过经营公田,或是削减军营不必要开支等办法自行在当地补齐了日常的损耗,所以需要中央补贴的地方就少。像这样同时能够练兵又能会经营的将领在什么时代都是宝贝,所以皇帝才会下令嘉奖,以鼓励各地将领纷纷效仿。
    可如果情况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
    要知道,各地军府一报损耗,兵部肯定要派出人马和工部一起核查兵库的损耗情况,然后根据损耗来调配兵甲。
    如果真是这样糟糕的情况,这些地方将领自然不希望兵部来查库房,否则倒卖兵甲、不修武备、操练过少的情况一查便知。
    这是个恶性循环,原本只是为了隐瞒兵库里数量不符的情况不敢让兵部来查,所以只能报没有损耗,但实际上一操练肯定有所损耗,为了不让损耗过大没办法平衡,索性操练都减少甚至不操练了。
    再加上削减人头数量吃空饷来解决武备不全的问题,像是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一开始可能只是想小赚一笔,到后来被逼着直接走上所有恶形恶状全染上的不归路。
    更可怕的是,这样的将领反倒因为每年损耗少而得到了嘉奖,像是这种不打仗的年岁,这种嘉奖就成了升迁的好路子,其他原本遵守规矩的武将看到守规矩仕途无望,可中饱私囊反倒可以得到嘉奖,就会纷纷效仿。
    反正这么做,既能富得流油又能得到名声,何乐而不为?
    一瞬间,兵部几位大员的脸色都黑了。
    “也……也许没有那么糟糕,也许只是殿下,殿下想太多了……”
    兵部左侍郎呐呐道。
    “我也希望是自己想太多,是不是我想太多,只要诸位大人悄悄派出一支人马,以抽查的名义直奔秦州都尉府,不必和当地军营打招呼,开库盘查即可。”
    刘凌心中一点都不乐观。
    “四千五百人,就算有空饷,也应当有三千人吧?按照兵部‘以三取一’的规矩,武库中至少有一千副兵甲和弓箭刀枪库存,再加上每个士卒至少有一副操练所用的兵甲武备,合计四千多件,但我想来,恐怕能有一半就不错了。”
    “还有,秦州是关中的大州,又是关隘之地,守军四千五百人,加上编役,秦州应该有一万士卒的日常消耗,一万人就算不发粮饷,就吃饭都能吃掉公田里所有的出产,毕竟那是十年前核定的田亩数量。诸位大人可想过,万一贪墨太过,兵士哗变怎么办?秦州离京中,可不过就是五日的行程!”
    “不,不……”
    兵部尚书面色晦暗,整个人犹如被霜打的茄子一般。
    “我想,父皇应该也是想到了这些,所以才下令兵部将各州府历年来的损耗情况统计上去。”刘凌跟着王姬和萧太妃学习多年,这点眼力还是有的,“要想知道哪些州府还能打仗,看报上来的损耗数字就知道……”
    那些损耗的多的、年年哭穷不够发粮饷的将领,才是真正一直在尽心尽力维持军队的战斗能力,并且坦荡无私到可以任由兵部前来核查的将领。
    地方将领和京中的将领不一样,一旦有一环贪墨,肯定是上下一起贪污,但相反的,只要有一地主将不去贪腐,下面也不敢有人伸这个手。
    但要顶住这样的压力,不知有多难。远的不说,皇帝前几年“助纣为虐”的嘉奖行为肯定寒了一片固守信念之武将的心。
    “快快快!快叫职方去拿,去拿历年来的各地兵库的损耗情况!全部搬来,一本都不能剩!”
    兵部尚书雷震几乎是咆哮着下令,连连点了七八个人去盯着兵部所有还当值的人去库部取军册。
    话都说到这种地步了,还不知道情况多么严重的就是傻子。
    雷震是先帝年间的京中宿卫军出身,又是大族子弟,对下面的情况恐怕不能明白的那么清楚,但兵部从地方上升上来的将领也不是没有,这么多主官,不可能没有知道下面情况的,说不定就有人已经被买通了,即使知道地方上贪腐的情况,也隐瞒着不发,甚至为他们提供方便。
    雷震一想到这么多年来他像是瞎子聋子一样被蒙在鼓里,甚至还和陛下一起欣喜于军中兵强马壮,君子一声令下,数十万大军便可立刻动用,如今想来,皇帝没一怒之下砍了他们的脑袋,只是每天训斥上一遍,已经是极为克制的了。
    还有这位皇子……
    雷震心中敬畏地看向刘凌。
    此时的刘凌似是很满意雷尚书的决定,隐约可见点了点头,长长地舒出了一口气。
    因为是兵部内部的会议,这位皇子为了避嫌,连侍读戴良都没有带在身边,他们才能放开来直抒己见。
    “殿下不过是十二岁的少年,却能一叶知秋,通过核算数目看出各地军中大有不对,实在是让下官佩服不已!”
    兵部左侍郎和雷尚书一样,望着刘凌的表情已经是大为不同。
    他走出案后,恭恭敬敬地对着刘凌行了一个重礼:“若不是殿下提醒,吾等还在这里埋怨陛下给我们新添了无数麻烦,又或者还在得意吾等往日的德政,连为虎作伥都不为所知。如果真是这样,待各地覆水难收之时,便是吾等灭族连坐之时。”
    “殿下明察秋毫,救了吾等一命,实在是如同再造之恩!”
    刘凌一直在兵部打杂,每天问来问去被人当做瘟疫一般躲避,要不是会算账,现在还在兵部闲晃,哪里想到自己会被这些“大人”们感激,一见到左侍郎行礼,连忙避让。
    “殿下,您当得这一礼!”雷尚书声如洪钟,“钱侍郎说的没错,国之大事,唯戎与祀,陛下重视军中,所以才一直对军中施以仁政。有些人不思报恩,却总想着自己的好处……”
    他的眼神如电地扫过其他几位有些缩头缩脑的主官。
    “天子一怒,浮尸千里!虽说现在时日尚短,一时没有爆发出问题,但这种情况越来越多之后,上下一起牵动也就是个时间的问题。到了那时候,贪墨的那些黑心钱,可够买全家上下老小所有人的性命?”
    他话说到此时,已经是狠戾至极。
    “殿下救了我们一条命,不,是救了我们全家老小的命!军队出事,兵部上下就算被族诛,恐怕都不足以平民愤、平帝王之怒!”
    雷尚书一声厉喝,从腰间拔出佩刀,只见一道寒芒闪过,面前的桌案被削下一块角来。
    兵部主官的桌案何其结实,有些用上百年都不见变化,雷尚书一刀下去斩了一大块,固然有其宝刀锋锐的缘故,但他的臂力和爆发力也足可窥见。
    刘凌不是不懂武艺的少年,当下眼神灿灿,望着雷尚书的眼神顿时有了几分兴奋。
    “从今天起,在这里坐着的诸位同僚不准离开兵部!”
    雷震手按佩刀,用威胁的眼神冷冷地扫过屋子里所有的同僚。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