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427章 诡异的多尔衮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在多尔衮过了山海.关的同时,陕西又出事了。
    府谷县王嘉胤揭竿而起,攻破了府谷县,被随后赶来的府兵击败,流窜而走,席卷数个府县,人数膨胀到了一万人。随后洪承畴调集陕西兵马近五万人围追堵截,迫使他渡过黄河,进入山西地界。
    山西总督马世龙率兵围剿,又迫使王嘉胤南下,要转向河南。
    对于流民,朝廷早有严令,必须控制在陕西范围,进入山西本就失职,再让王嘉胤入河南,那就是重罪了。
    曹文诏也被迫加入,飞速调军,又将王嘉胤逼回陕西,四处逃窜。
    这样一路流窜,王嘉胤的人马不但没有少,反而一度高达五万人,震动了大明朝野。
    与此同时,四川,河南,陕西,山东等地民乱也此起彼伏,从各地衙门到朝廷,一边弹压一边赈灾,忙的焦头烂额,左支右拙。
    皇宫,参谋部。
    秦良玉已经离京赶回四川,在场的有孙承宗,孙传庭,申用懋,张之极,金国奇,满桂,赵率教等人。
    在陕西的巨大沙盘前,孙传庭神色肃然,指着一个个标签道:“皇上,诸位大人,从户部的奏报来看,灾情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是越来越严重,府水,府谷,米脂都在陕西最北端,与蒙古搭边,灾情最重,朝廷的控制力最弱,因此赈灾的力度也最差,民乱因此最强。”
    “王嘉胤起初只是哄抢延安府派发下去的赈灾米粮,可随后高呼一声,顿时无数灾民响应,连抢数个县府,人数增加到两万人,随后逼近延安府,好在延安府早有准备,各路县军调集配合府军,在离延安府不过百里的安寨破了乱军,这股乱军由此向南,绕过延安府,到达宜川,被赶来的洪承畴再次击散,流窜入山西,被马世龙在万泉,临行接连追杀,又逼回陕西,现在已经进入西安府,人数还在不断增加,洪承畴,曹文诏也都动身,准备将王嘉胤包围在山阳一带,进行围歼。”
    朱栩听的直皱眉,大明现在不止有良好的军队,各路县军,府军也都操控严密,外加赈灾不断,远好过历史上,为什么乱民还这么多,而且洪承畴,曹文诏两人都出动,还奈何不了一个王嘉胤!
    孙承宗看着朱栩的表情,也会意过来,道:“皇上,现在灾民太多,有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引起他们的惊恐,外加北方地广人稀,真要有乱子,官府根本来不及反应,也无力弹压。根据兵部的记录,陕西有驻军不到四万,常备军三万,总数才七万人,驻军又分为省军,府军,县军,分散各地,总督想要调集也需要时间,加上一来一回的时间,总会给乱民机会……”
    申用懋听的也一脸慎重,陕西的人口,根据户部户籍记录,接近六百万,实际上怕还会多出不少,朝廷却总共只有七万兵马,确实太少。
    他抬手向朱栩,道“皇上,臣请下旨申斥文昭阁,省改乃关乎国之根本的大事,不能任由文昭阁拖延敷衍。”
    朱栩神色不动,他昨日才与信王‘交心’,外加点拨了来宗道,想必文昭阁的速度会加快,微微颌首,道:“嗯,朕会催促信王皇兄。”
    申用懋的意思也很简单,一省一驻军、常备军乃是定制,若是多划出几个省,那么不止官员增加,兵马也要增加,这样不止利于朝廷控制,赈灾,也将有助于遏制民变。
    孙承宗,孙传庭等人都明白,兵部实则上一直在多地有练兵、招兵基地,这些人都是类似预备役的存在,每两年轮换一批,朝廷如是需要征召,一两个月内招齐十万经过严格训练的士兵不成问题,何况单单京师就驻扎近二十万大军,北方没有威胁,随时可以调出去。
    大明现在常备军兵力接近四十万,加上驻军就接近六十万,相对偌大的大明来说,兵力还是少了,尤其还是要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
    朱栩也是思索,现在扩大军队规模是否合适,接下来的日子,将是大明最难熬的一段时间,任何大规模的支出都是一种挑战。
    孙传庭看了眼众人,继续道:“皇上,陕西的问题已经迫不及待,洪承畴也多次上书,请求增兵,或者准许陕西总督招兵,扩充省府县兵马的数量,否则凭借他的兵力,不足以镇压住整个陕西。”
    朱栩抬头看向孙承宗等人,道:“你们兵部怎么看?”
    申用懋看了眼孙承宗,抬手道:“回皇上,臣等商议,扩充一倍是可以的,另,若是省改尽快完成,也可以划出多个府县来,这样兵马也无需增加太多。”
    朱栩点头,思忖着道:“嗯,准了。还有,朕会让户部着手在西安府建立一个大粮仓,储备米粮,省改一完成,就着手大规模赈灾。”
    孙承宗等人微微松了口气,陕西现在成了他们的心头大石,本能的有预感,只怕燎原之势已成,短时间内根本难以解决,需要与时间比速度了。
    这个时候,正是万众一心的关键时刻,他们就怕皇帝有所顾忌,不敢授权给他们。
    孙承宗几人对视一眼,心里涌起自信,君臣一心,还有什么困难是应付不了?!
    对于陕西,朱栩现在还不是很担心,洪承畴,曹文诏手里都是训练多年,也算久经战阵的老兵,消灭一个王嘉胤不成问题。又听着兵部这群人商议一阵,朱栩就回到御书房。
    傅昌宗,周应秋已经在等着了。
    朱栩一坐回去,傅昌宗就呈奏道“皇上,户部关于对我大明田亩的初步摸查,有了结果。”
    刘时敏知道朱栩关心这个,连忙接过来递给朱栩。
    朱栩也顾不得喝口茶,翻过来就看,神色顿时就不好看了。
    之前户部的花名册记录的田亩数是‘六百五十万顷’,也就是六亿五千万亩,可傅昌宗现在的奏本,笔墨未干的记录着‘八百八十万顷’硬生生的多出了两亿三千万亩!
    有那么一瞬间,朱栩都认为户部是搞错了!
    可以傅昌宗谨慎的性格,这种事是万万不会错的!
    也就是说,有着大明四分之一的田亩,被瞒报了!
    朱栩愤怒震惊,看着奏本说不出话来,还有就是户籍也上来了,人口是七千八百万,后面还有两个大大的‘预估’,也就是说,这还是不准确的,实际人口还会更多!
    大明政改还没有完全成型,想要仔细,完全的核算田亩,人口还不是时候。
    傅昌宗看着朱栩的表情,稍作犹豫,抬手道:“皇上,关于田亩,可能也还有大量瞒报。”
    这一点朱栩已经意识到了,手指敲着桌面,沉声道:“嗯,舅舅,户部继续摸查。再将详细的目录抄录一分给文昭阁,补税的时候,少不了他们!”
    “是!”傅昌宗抬手,又道:“皇上,近半年的商税有了初步统计,预计在五百万两以上,主要还是江苏,浙江一带收取最多,并且增长势头明显。”
    朱栩点头,两省就是日后沪浙苏皖大部分地区,最发达也正常,道:“嗯,户部要密切注意商税,要合理,不能低也不能高,维持商业的发展速度,对朝廷也大有裨益。”
    傅昌宗自然明白,单说这笔税收对大明朝廷来说就很重要,应了声,道:“皇上,臣还有个想法。”
    朱栩喝了口茶,微笑道:“有话尽管说,这里没有外人。”
    周应秋尽管被外人打着皇帝‘亲信’的标签,也执掌着六部之首的吏部,可他心知肚明,皇帝没有当他是真正的心腹,可听见朱栩这么说,心里还是很高兴,至少他的位置已经不是‘外人’。
    傅昌宗没有想那么多,道:“陕西荒地太多,赤地千里,臣认为,可以向辽东转移,不论是山海关以北,还是东江镇,都可以,若是开垦得宜,百万顷耕地是没有问题的。”
    听到这里朱栩就沉吟起来,这个主意不是第一次提,之前之所以没做,是因为后金在虎视眈眈,移过去也只是给后金送人口送地。但现在不同了,后金虚弱,不会轻启战端,只要把握得宜,辽东确实能够安置大量的人口。
    周应秋低着头也将利害得失分析了一遍,抬手道:“皇上,臣认为傅尚书之议可以,只要将水泥路修建完善,以大马车昼夜不停的运送,半年内转移几百万人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朝廷也需要支出大量的粮食,现银,还有耕具,农畜。”
    朱栩看了眼周应秋,沉思不绝。
    支出银子,粮食,农具这些都是小事,问题的关键是需要确保移过去的民众的安全,建奴始终是一根刺在辽东,朱栩在担忧,移民会更担忧。
    一块地要开垦成熟就是两三年,那个时候,后金也差不多恢复元气,有能力再战了。
    傅昌宗出这个主意,自然也知道其中的顾虑,继续劝说道:“皇上,臣认为,建奴在没有把握攻下锦州,宁远之前,是不会再与我大明轻启战端,臣有推测,五年之内,建奴不会轻易触怒我大明。”
    “五年?”
    朱栩一怔,要是有五年,他的骑兵也应该可堪一战了吧?配合着攻城大炮等火器,难不成还惧怕后金不成?
    傅昌宗见朱栩神色有振奋,道“是,五年内,建奴不敢妄动!”
    朱栩微微颌首,若有所思起来。
    若是五年内后金不乱动,五年之后,也就由不得他们乱来了。
    周应秋很快也想到了这点,抬手道:“皇上,宁远,锦州一线固若金汤,若是担忧东江镇,不妨就地取材,构筑大城,以来保护移过去的民众,二来也让毛文龙有个根基,不至于总是待在海岛上。”
    朱栩也觉得此议可行,看向两人道:“既然如此,你们二人去一趟文昭阁,再细细商议一番。这件事朕会命文昭阁主理,六部协同,再命陕西,四川,山西,湖广等巡抚,总督配合,朝报也动起来,加强宣传,务必要稳妥,不要再出乱子。”
    傅昌宗与周应秋都抬手应‘是’,庞大的政务不能都集中给皇帝,文昭阁渐渐的也要承担起来内阁的作用了。
    说完这些,周应秋也开始奏呈,道“皇上,臣已经物色了几个巡抚人选,还请皇上御览。”
    刘时敏将奏本接过来,转递给朱栩。
    朱栩打开看了眼,周应秋的奏本简单,打算将李精白,黄立极,张瑞图等巡抚调往陕西等即将新划分出来的省份做巡抚。
    这些人都是经历了政改,甚至深度参与的,有能力有经验,若是要完成陕西等地的政改,这些人倒最是合适。
    朱栩没有异议,道:“嗯,接替这些人的也要早作准备,对了,与文昭阁多商议,详细再奏。”
    周应秋见朱栩同意也没有多说,心里暗喜。至于文昭阁,他并没有放在眼里,只要朱栩点头的事情,朱由检翻不了盘。
    又说了几句,傅昌宗,周应秋便告退离开。
    巡抚人选有了,接下来就是总督了,朱栩很快就想到了辽东的那些将领,祖大寿,朱梅,左辅,张盘等人,他们资历,能力都够得上,留在没有战事的辽东也算是浪费。
    朱栩拿起毛笔,在周应秋的奏本上,巡抚名字的后面,逐一添加名字,这些都是配备他们的总督。
    过了一阵,一个内监从侧门进来,在曹化淳耳边低语了一句,悄然退下。
    曹化淳见朱栩批注完,走过来道“皇上,建奴使者,多尔衮求见。”
    对于这位,朱栩谅了好一阵子,手指敲着桌面,想着这位也不简单,淡淡一笑,道:“有请吧。”
    “传多尔衮觐见。”一声声尖叫在皇宫回荡。
    多尔衮在乾清宫外,内外廷的界线上,听着声音,迈步向前走去。
    只有他一个人,穿着明朝都尉的军服,面色平静,目光炯炯,双手托着一个精致盒子,一本正经,恭恭敬敬的迈步向景阳宫走去。
    领头的是两个内监,目不斜视,迈着小碎步快步走着。
    他们很想回头再看看,这个建奴人还真特别,居然穿着他们明朝的军服,一副明朝人的打扮,不由得心里嘀咕‘建奴莫非都是这样?据说他们以前就是明人,只是叛变了……’
    两边的内监,侍卫虽然没有表情,心里也都怪异别扭,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建奴人。
    多尔衮跟着两个内监,在众多的目光注视中,来到了御书房门外。
    一个内监接过他手里的盒子,多尔衮面色平静的整理着衣服,望着近在咫尺的御书房大门。
    实则他内心也不平静,他的双眼可以看到黑漆漆的门内,那里如同深渊般,仿佛有凶兽潜伏,正等着他送上门。
    金人都知道,大明朝廷的皇帝痛恨他们金人,下手从来不软,在宁远不知道杀了多少贝勒贝子。也从不讲规矩,他们金人的使者都是有去无回,要么是血淋淋的人头,要么就是消失无踪!
    多尔衮今年十七岁,身子不高,面色白净,说不上俊俏,眉宇间却有着让人不能忽视的戾气,即便没有表情,也令人不敢忽视,犹如面对眯眼的猛虎。
    “多尔衮,觐见!”
    那黑漆漆的房间内,传出一声尖锐的喊叫声。
    多尔衮悄悄吐了口气,大步向前,然后转身,迈过门槛向里面走去。
    里面并不昏暗,相反非常的明亮,在那御桌内,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脸角分明,眉目如星,端坐在那,给人一种泰山崩于前也不改色的镇定,自如之感。
    他嘴角含笑,神色温和,眼神清澈,一眼看去会认为是个人畜无害,宽厚仁和的少年人。
    可多尔衮内心越发警惕,越是这样的人,越是可怕,他想起了总是嘴角挂笑,丝毫不漏脾气的黄太吉!
    恍惚间,多尔衮觉得,这两人真像!
    多尔衮上前,在御桌不远处,单膝跪地道“臣,多尔衮,叩见皇上!”
    朱栩没有动,嘴角还挂着笑,内心却一百万头羊驼狂奔而过,还带着怪异的叫声,在他脑海回荡不绝。
    多尔衮穿着一身的明朝军服,是都尉级别的,尤其是他的自称的是‘臣’,令朱栩一时间没有办法适应。
    如果再认真追究起来,还真是对,黄太吉被封的是忠勇王,是朱栩的臣子,多尔衮自然也是。
    一切都是应该应分,可出现在多尔衮身上,朱栩都快质疑他的听觉了。
    朱栩飞快醒转过来,打量着眼前的多尔衮,微笑道:“平身吧。”
    “谢皇上。”
    多尔衮的礼仪挑不出毛病,站起来,躬着身,拿过边上内监捧着的精致玉盒,抬手道:“皇上,这是忠勇王托臣带来的贡品,请皇上御览。”
    曹化淳实则也被这一幕惊了,听着多尔衮的话,又深深的看了眼,走过去,接过来放到朱栩桌前,并缓缓打开。
    朱栩目光平淡的看去,旋即双眼猛一睁。
    ——
    还是二合一的五千字大章。
    推荐好友的《汉儿不为奴》——手持钢刀九十九,杀尽胡儿方罢手!
    ps:本书限免,在起点可以免费看了~~这个时候急需收藏,求收藏!!!求打赏!!!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