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分卷(109)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想他也是先帝重臣,兢兢业业一辈子,现在却凭空让一个毛头小子给爬到了头上。哼!别看朝堂中人都奉承卫苏,可是正真正服气的又有几人?
    不过是看在大王的面上,因为大王重视卫苏,这才给他几分面子罢了。还真把自己当成什么了不得的人物了?
    哎!程大人,反正也没什么事情,不如一起到老夫府上小酌几杯?李阁下朝遇上程回一人,不由开口邀请道。
    程回呵呵笑道:李大人,最近春风得意,是有什么好事啊?
    能有什么好事?只要朝堂之上没有烦心事,老夫便高兴。李阁意有所指道。
    程回心中暗暗摇头,这人,一把年纪了还不知收敛锋芒。如今大王对卫苏什么态度,满朝文武又不是不知道,偏偏要与之作对,也不知是怎么想的。
    程回并不想与这人多交集,便推脱道:今日老夫家中有事,要喝酒改日再约吧。
    李阁也不好强求,等程回走远,冷哼了一声。程回这个老好人,谁都不愿得罪,将来等人骑到你头上才有你好受的。
    朝堂中暗潮纷涌,有人趁着大王不在,暗地里阳奉阴违的不在少数。卫苏也没理会,好歹还有一个王子盱得了秦湛的吩咐,有意帮扶着卫苏,倒是替他挡下了不少的麻烦,也能让卫苏能够好好做自己的事情。
    齐逞当初没能进颍阳学宫,后来四处游学,最终选择了秦国留了下来,几年来他已经是一县之官长。
    这些年来,他一直兢兢业业,倒也将不大的县治理得有模有样的。
    而今日,他衙门中却来了一个温文尔雅的年轻人。一开始他还以为是不是哪位游历而来的读书人,想要走仕途捷径,找他要荐书什么的。但是一见到来人,周身气度不凡,他就知道这位绝不是一般的读书人。
    你就是这兰芜县的县令齐大人?年轻人面上带笑,温和的问道。
    正是,不知这位郎君找本官是是何事?齐逞丝毫没有怠慢的意思。
    虽然这年轻人身着青色布衣,可是举止气度从容不迫,更加上跟在他身后的几个护卫一看就不是一般人。齐逞这人素来小心谨慎,就算是一般的读书人也不会轻易得罪,更别提面前这位非同一般之人了。
    我这一路走来,觉得此处井井有条,此地百姓安居乐业,想来也是县令治理有方。所以我便前来看看。年轻人笑眯眯的解释道。
    这位郎君过奖了,百姓安居乐业,这只不过是本县的指责所在,不值得什么。齐逞摆摆手谦虚道。说完抬手邀请卫苏坐下,不知这位尊客如何称呼?
    他坐下,也没打算隐瞒身份,笑着道:尊客不敢当,在下姓卫,名苏。
    原来是卫苏卫郎君。齐逞一开始没有在意,只觉得这个名字有些耳熟,在心底默默念了几句,卫苏卫苏!然后猛地一惊,站起身来,惊讶的指着他,卫苏!您您就是卫苏,颍阳学宫的卫先生?
    卫苏笑着点点头,这人就算听说过他的名字,也不用这么激动吧?
    他从王都一路走访周边的郡县,主要也是想要实地考察考察,毕竟他也不想自己实施的第一个政令就折戟沉沙。
    百姓不识字,无法表达出自己的渴求想法,而且百姓都是胆小怕事的,让他们很官府打交道还是有些勉强了。他让社会各界之人提出建议意见,方便改革治国,然而绝大多数只是一笑而过。平民百姓而已,能有口吃的,有衣穿就行了,其他东西跟他们何干?
    也是这样,导致了他的政令没有半分进展,所以卫苏才不得不下来寻求解决方案。
    齐逞明显激动太过了些,不过他好歹按耐下去了,依旧有些手足无措。他心潮澎湃朝着卫苏行了个大礼,齐逞见过先生!
    第141章
    卫苏摆摆手, 示意他不必多礼。
    齐逞有些汗颜道:早就听说过卫先生的大名,没想到今日得见,实在是幸运至极啊。先生您不知道, 我当初也在颍阳城待过, 仰慕先生大名。后来还专程去旁听过先生的讲授, 获益良多, 只恨自己没能进入学宫中, 真正成为先生的学生, 接受先生的教诲。
    他就知道先生并非凡人,他也实在没能想到, 卫苏会来到秦国并且短短时间内就被秦王拜为相国。难怪世人皆拿卫苏与前朝贤相张楚相提并论,在他看来, 卫苏当得。
    原来如此,卫苏点头, 奇怪的问道:你怎么来到秦国的?
    齐逞似乎有些难以启齿,笑了笑道:此事说来话长啊。
    当年他在颍阳城,本是想找机会进入学宫中的,奈何学问不及,没能进学宫。后来听说王子湛招揽门客, 便留了心, 他找上门去与王子湛相谈过两次, 相谈甚欢。
    他本来是打算去做王子湛的门客, 辅佐秦王的,只是后来家中有事,阴差阳错错过时机。等他处理好家中事务再找过去之际, 王子湛已经回了秦国。
    当初他的那些友人, 也早就走的走, 散的散。他一个人便也起了周游列国的心思,只是他到处看过,始终没有自己合适自己的地方。就这样一直郁郁不得志,后来便听到王子湛继位为秦王的消息,这才想起来当初王子湛的理想抱负与他甚为相和。他如今一事无成,何不就去秦国寻找机会?又想起当初与友人的约定,索性便义无反顾的来到了秦国。
    秦王湛继位以来,一直对于人才十分留意。这几年但凡是有想法有抱负的读书人,都能得到任用,他来秦以后,得人推荐,从底层一步步做起,倒也得了个一县官长之职。他本着初心,兢兢业业为百姓做事,所幸辖内百姓日子也越来越好。虽然也不全是他一个人的功劳,但是他心中还是有成就感的。
    听他说完经历,卫苏笑了,之前你的经历也没白费。我一向主张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你游历列国,途中所见所闻,便是你一辈子最宝贵的财富。
    卫苏这话让齐逞宽解了不少。拱手道:先生之言有理,多谢先生一番话语,让学生如醍醐灌顶,学生明白了。
    卫苏点点头,说起来此地的目的,我来主要是想了解朝堂之上颁发下来的政令,作为地方可有落实,或者说朝堂政令可有什么为难之处?
    这?先生说的是?齐逞不明其意。不知道卫苏说得是哪一桩。
    卫苏笑道:之前大王下达王令,凡十六以上,六十以下男子农闲训练之事,齐大人可有安排?
    齐逞明白过来,松了一口气,说起正事来他当然不敢怠慢,忙点头道:此地位于王都附近,因此朝堂的政令一下来,我们这里都会第一时间接收到。此时学生已经颁发了告示下去了,还专门安排了官差去乡里一条一条逐字逐句的解释清楚。
    哦?卫苏诧异。
    齐逞以为卫苏不明他的意思,不好意思的笑着解释道:这个,官衙颁发下去的告示,很多的乡民都不懂。以前都是请各乡绅耆老前来官衙,让他们知道政令告示,回去后再告知百姓。可是这样也有弊端,一来怕乡绅耆老无法理解,回去后更是说不清楚造成民不知令。二来,很多乡民对于政令这些根本就不重视,认为这都是官员之事,与他们无关。所以学生走访以后发现这个问题,便做出了一些改变。
    说到这里他顿了一顿,看了一眼卫苏,见他聚精会神的听他所言。便放下心来继续说道:于是,除了让乡绅耆老告知与民,我还派出衙门官差,到乡里去,亲自给百姓们解说清楚,让他们真正能了解朝堂的政令。
    卫苏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没有开口说话,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先生可以放心,关于训练之事,兰芜县之内的百姓都已经一清二楚。已经有乡民开始编伍,只等着农忙一过,就开始着手组织人手训练。
    卫苏听得十分满意,齐逞能真心实意为百姓着想,这点是卫苏最为欣赏的。现在的很多官员,总是带着高人一等的姿态,不能融入到百姓中,不了解百姓的意愿,这样的人又如何能真正为百姓做实事?
    那么百姓可对此政令有怨言?卫苏倾身问道。这是他最为关心的问题。
    齐逞摇摇头,这倒没有听说。
    如果真有什么怨言,下面的小吏也会跟他反馈的。他也不至于不知道。
    不过想来也不可能有什么怨言。他还特意问过的,这条政令一下,百姓们可都高兴无比。农闲之时本就无所事事,让他们操练也无甚紧要。最重要的是,朝廷还有补偿,但凡操练之人还能有粮有肉管饱,单单是这样,就能让大多数的百姓趋之若鹜了。
    也好,今日我主要下来体察民情,还是要走访一番的。不知齐大人是否愿意与我同行?卫苏询问道。
    求之不得。齐逞欣然同意。卫苏要调查民情,他于心无愧,当然愿意了。当即换下官服与卫苏一道同行。
    有齐逞这个向导,一路倒也不无聊,齐逞说了一些地方上的事,卫苏都饶有兴致的听着。不时也会询问上两句,说说自己的看法。
    齐逞从卫苏的话中也得到了一些不错的见解和建议,往往都是一针见血。齐逞听得连连点头,不由得暗暗记下来,方便以后遇到同样的问题,能够借鉴。
    对于齐逞的态度,卫苏十分欣赏,他也是听说了齐逞为官的口碑不错,这才找上门来。像其他的郡县,他也就是在百姓中间暗地里调查,根本就没有惊动官府。
    兰芜县东阳村村头的一颗槐树下,一大群人都挤在树下,围着中间一个官差小吏,似乎在听他说些什么。
    等到小吏说完了,人们议论纷纷,交头接耳起来。
    那小吏也不着急,他说了半天,早就口干舌燥起来。这时人群中有人送过来一葫芦瓢的凉水,赵小哥,说渴了吧?来来来,先喝点水。
    小吏脸上笑开了花,道了声谢才接过来,还是周大伯最体谅人,这么半天,总算是喝上一口水了。
    这要换做以前,身为官差的小吏岂会与百姓混做一堆?因为每每官差一下来就是催收税收,或者服劳役。百姓一见到他们便如同见鬼一般,躲都躲不及,又哪里会主动听他说话,还送上水来。
    现在齐大人上任以来,每每有什么官府告令,都会派他们走访乡里,给百姓解说个清楚明白。时间一长,自然也就混了个眼熟。
    一开始百姓还以为是来催债的,哪里知道这次不一样。这些官差个个都和颜悦色,只是宣布了县令大人的告示,然后什么都没做就走了。众人都诧异,这是怎么了?他们什么时候转性子了?
    到后来,经常见到他们下来普及官府政令,或者是劝农劝桑之类的。一来二去,与众人混得熟了,自然大家都亲热了不少。
    我说赵小哥,你喝完了继续再说说,到底什么时候开始训练啊?你能不能催催县令大人,让他快些安排。我们早早将地里的活计赶完了,都盼着呢。有个年轻人说道。
    赵石咕噜噜喝了半瓢,一抹嘴巴,看了那年轻人一眼,去去去,这个咱们齐大人当然是有安排计划的。整个兰芜县人多着呢,可不是只安排你一个人,周小七,我看你是盼着吃肉吧?
    此话一出,周围的人群哄然大笑起来。
    被说中心事的周小七摸摸头,嘿嘿笑,半点没有不好意思,可不是嘛,可不止我一人盼着,大家伙儿谁不盼着。你们大家说是不是?他们一年到头能吃到几回肉?现在听说去训练天天都能吃上肉,当即就谗了起来。
    赵石好笑的摇摇头,我告诉你,可不能只想着吃肉,训练可得下苦功的,否则想吃肉啊?没门儿!
    周小七连连点头,那是当然了,就为了有肉吃,他也得努力了。
    赵小哥,你说朝廷让我们训练,到时候是不是都得上战场啊?战场上刀剑无眼,我家中只有老父老母。若是战场上有个什么,老父老母可怎么办。
    此话一出,众人都沉默了,似乎都在衡量斟酌。
    这一切都落在了先前到来的卫苏与齐逞眼里,两人对望一眼,齐逞想走上前去,却被卫苏拦住了。卫苏朝他摇摇头,示意看看再说。
    赵石左右看看,也不觉得有什么,笑道:如今秦国什么样子你们不知道?西边还有戎夷肆掠,边地百姓还朝不保夕。现在大王都亲自出征了,你们这不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么?朝廷米粮大肉管饱,让你们训练,不就是为了这一天么?你们真以为让你们享福啊?
    那我不去!先前那人撂下话来,战场上死活无人可知,谁知道会发生什么?
    赵石变了脸色,三水子,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在想什么?我告诉你,这是朝廷的政令。整个秦国的子民都得遵守,你以为是你想不去就不去的?
    可是,大王也不能强令不愿意去的也上战场吧?打仗可是要死人的。有人小声道。
    此话说出了大多数人的心思,战场要死人,谁都不愿意去打仗,一时间竟无人说话。
    的确!打仗会死人。可是你不愿上战场,我也不愿上战场,这秦国还在吗?
    众人都看向声音来处,就见一青衣的年轻走上前来。
    这人是谁?来这里做什么?他这话又是什么意思?这人他们从来没有见过,更不知道他是从哪里来的。
    倒是赵石见到青衣人身边的人,怔愣了一下,随即迎上前去,齐大人,您怎么来了?
    村人见赵小吏称呼那人为齐大人,终于反应过来了,想来那人就是兰芜县的县令齐大人了。只是走在前头的青衣人又是何人?不过看他周身气度,还能让齐大人陪着左右,想来也不是一般的人吧?
    刚刚的一切都被齐大人他们看在眼里了,村人百姓哪里经历过这种阵仗?心中忐忑,齐大人不会怪罪于他们吧?虽然说齐大人是个好官,但是他们刚刚的话已经是大逆不道了,谁知道齐大人会不会指他们的罪?
    想到这里,人们有些瑟瑟发抖,先前说话那人已经扑通跪倒在地,众人也都连忙跪下,草民等拜见齐大人。
    众位起来吧。齐逞倒是一脸和颜悦色,丝毫没有因为刚刚的话生气的意思,这让众人稍微松了一口气。互相看了看,站了起来。
    卫苏已经站在了刚刚赵石的位置上,四下里扫了一眼,目光所及之处,人们都低下了头。
    卫苏倒是接着刚刚的话继续开口了,如今戎夷犯境,边地的百姓正在水深火热之中。秦王亲自率领将士们前往迎敌,他们正是为了保护自己身后的百姓。你们现在身在王都之地,认为战争降临不到自己的头上,可是你们想过没有,如果前方的将士们都如你们这般的想法,怕流血,怕死就不去战场,不抵抗戎夷。请问等戎夷大军攻打过来,在此的大家会不会被草原的戎夷踩在脚底下?你们的妻子孩子,会不会被戎夷强行掳走?到时候你们怎么办?眼睁睁的看着吗?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