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765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好一会儿,他低头,凝视怀里的婴孩,明灭的面上,情绪皆无。
    “儿子,看见了吗?这便是人人想要的皇位。”
    “快快长大,它终将属于你。”
    氤氲的灯光中,小婴儿撇撇嘴,突然“哇哇”的大哭起来。
    “得了皇位,为何要哭?你是想要娘吗?不哭,她会回来的。”
    他低低喃喃着,小婴儿的啼哭却越来越狠,嘹亮,尖锐,伴随“吾皇万岁”的恭维声,破空而起,仿若是向天地发出的呜咽与悲鸣……
    ~
    那年那月的京师皇城,滋生过许多的传说。
    就在夏初七马车生产之时,金川门城楼上突发大火。那一堆烧了桐油的柴薪燃烧了起来,熊熊的大火引燃了城楼的楼体,冲天的火焰,照亮了京师的半边天。有人亲眼看见身着龙袍的建章皇帝投身火海,可事后,殓尸的细心人却发现,这烧死的建章帝遗骸,身量似乎稍短一点,骨架又更为粗壮了一些。有人说是焚烧造成的遗骸变形,也有人说,其实根本就是李代桃僵,烧死的是侍卫长焦玉,建章帝早已从逃脱。
    除了皇帝之事,阵前产子的晋王妃,也是目光的焦点。
    有人说,她根本就不是官方所说的生病,其实当场便血崩死亡了。
    还有人说,她是国之祸水,乱国殃民的妖精。这场令生灵涂炭的南北大战,便是因她而起,上天替天行道,这才在血月食之夜,收了她的魂儿去。不过魂没了,肉身尚在。若不然,那些日子里,宫里忙碌的“恒温冰室”与“花药冰棺”,又是什么东西?
    也有人说,那是新帝不信天命,非要集天下之珍稀药材,取万吨窖藏之坚冰,以上千能工巧匠之力,在长寿宫中造恒温冰室,制水晶丶冰棺,用以藏她尸身不变。
    不过也有人对上述言论嗤之以鼻。
    就在金川门之变后的第三日,赵樽就下了旨意,说晋王妃病弱,需要静心休养,长寿宫中,不许任何人前往叨扰与探视。
    这些传闻,都是与赵樽与夏初七有关的。
    而当天晚上元祐在金川门城楼,抱下赵绵泽的宁贵妃冲入太医院,也是众目睽睽,外间流言自是抵抗不住。不过,一旦事涉元祐,便少了像赵樽那般的严肃的猜测。基本上都是风花雪月,小公爷与先帝宠妃在野外、在秦淮、在山顶、在夕阳下、在寒风中、甚至在宫中苟合的各类版本,越传越香艳,让世人津津乐道。若换了后世,元祐的形象,整一个绯闻男星。
    旁人如何猜测天家之事,天家从来无须回应。
    再说南晏天下在战后百废待业,皇城里也是一片凄风惨雾,无人顾得上老百姓的喉舌。
    赵樽刚刚接手朝政,还未正式行登基大典,但诸事待办,不仅要署理新政,还要操办洪泰帝、贡妃和赵绵泽的丧事,整日里忙得不可开交。在夏初七“坐享”花药冰棺沉睡不醒的日子里,他的身边,从郑二宝、丙一、赵梓月、赵如娜、到元祐和大牛等熟识之人…无人不为她担忧祈福,但赵樽自己却极为平静。
    在外人看来,他除了比以往更加的沉默寡言和不苟言笑之外,除了拼命透支身体,疯狂地建学办医,快马加鞭地按照夏初七先前的设想改革政体之外,似乎没有过任何变化。
    长寿宫里,任何人都无法进入。
    也便是说,除了赵樽与几个太医,无人知道夏初七的真实情况。便是那传说的恒温冰室与花药冰棺,对他们来说,其实也只是传说,无人亲见。
    建章四年九月十七,贡妃与洪泰帝的尸体装入了梓棺,已经被烧成了一片废墟的柔仪殿,赵樽也没有下旨重新修缮,而是任其荒废。连年征战,国库空虚,他无法在此时大兴土木,国家也需要休养生息。不过,他虽然被赵构说成了孝圣皇太后的儿子,但私底下,他却密旨把孝圣皇太后从洪泰帝的陵寝里搬了出来,在隔了一座山的另外一边,重新为她修建了一座陵墓。接着,风光大葬了他的亲生父母。
    生时贡妃与洪泰爷做不成夫妻,死后却可长眠于地下。
    做为儿子,赵樽做了他力所能及的事。
    他们能在九泉之下,应当不会再重演悲苦,只剩欢愉了。
    接管大晏内政之后,赵樽还做了一件事——下旨遣散了赵绵泽的后宫中人。没有子嗣的妃嫔也无须依祖制规矩为建章帝生殉,而是送返母家,那些与京师事件有牵连的宫人,在经过甄别之后,也有一部分被遣送出宫,这些宫女太监们,在宫中里蝼蛄般苟活着,从来没有想过还有踏出红墙那一日,对赵樽自是三跪九叩感恩戴德。
    受了恩惠,有个小太监便透露了一个消息。
    一个他先前打死都不敢乱说的消息。
    他说,金川门事变时,他曾亲眼看见一群人进了太庙,为首之人,被众人簇拥着,虽然身着禁卫服饰,长得却像极了建章帝。那小太监曾在正心殿外伺候过,虽然没有像张四哈那般近身伺候过皇帝,但也看过他不少回,自是不会认错。
    “再说,长得那么好看的禁军,奴才从未见过。”
    那个小太监如是说。
    对这样的理由,丙一哭笑不得。
    “难道小爷我长得不好看看?”
    嗔怨完了小太监,丙一向赵樽请旨,以修缮太庙为由,在里面小心翼翼的搜查。终于在赵氏祖宗的灵位下方,发现了一个极为隐蔽的秘道。
    秘道通往宫外,尘封许久的台阶上,有凌乱的脚印。
    很显然,赵绵泽确实已经由此逃生。接下来的几日,禁卫军几乎把整个京师城都翻转了过来,挨家挨户的搜查寻找,仍是没有找到赵绵泽的踪迹。
    另外,后宫登记在册的妃嫔中,没了踪影的人,还有顾贵人阿娇。
    建章帝死于金川门之事,已经广为流传,赵樽自然不会去纠正。他暗中派人寻找赵绵泽,同时屠诛了建章帝的一干幕僚与奸佞之臣,应天府有不服朝廷管制的下辖官吏,也尽数缉拿下狱。
    喧闹了许久的宫闱大事,终于落下帷幕。
    建章帝到底死了没死,也无人再敢追究。
    一朝天子一朝臣,改天换日的京师,迎来了新的气象。
    安定民心,捉拿赵绵泽余党,每一件事,赵樽都做得雷厉风行,井井有条。若不是每个午夜梦回里都能看见长寿宫那一盏永远不会熄灭的孤灯,恐怕没有人会知道他几乎夜不能寐。孤灯长夜,几多悲苦。
    建章四年十一月十八。
    宜斋醮,赴任,启鑽,除服,纳畜,祭祀。
    钦天监言,是一个百无禁忌的大吉日。
    寅时,天未见亮,赵樽身着隆重的帝王冕服,于南郊祭天,具卤簿导从,诣太庙,奉上册宝,追尊洪泰帝曰“元圣睿文孝武端毅钦安显功高皇帝”,庙号太祖,追谥贡妃孝慈皇太后,抵告社稷,再着衮冕御奉天殿,行登极礼仪,告祭礼成,即皇帝位,改元永禄,大赦天下。
    次日,永禄帝升奉天殿,颁发数道圣旨。
    其一,大肆擢升功臣,以元祐与陈景为首的晋军将领,皆有封赏,陈景被封为广武侯,领从一品宣武将军衔,食禄二千五百石。元祐本有爵位在身,没有赘加,却被赏了宠姬十余名,据说他差点当场吐血。陈大牛与晏二鬼身在京畿之地,组织后备军力,打开金川门,迎入晋军,也是大功,皆有不薄的封赏。除之,为了安抚藩王,稳定局势,赵樽将被赵绵泽削藩的诸亲王予以了旧封。
    其二,为洪泰朝受冤的魏国公和韩国公平反昭雪。除了他们两家,但凡魏国公案涉及的人,都按冤案处理,给家眷和后人予以补偿优待。至于老魏国公夏廷赣,在南下之战中,劝降兰子安,让晋军过淮水,直入京师畅通无阻,更是功不可没,领吏部尚书一职,专授太子太傅。
    其三,册立晋王妃夏氏为皇后。
    圣旨云,“朕惟天之命躬于社稷,安外定邦,亦遵乾坤之道……咨尔夏氏初七,魏国公夏廷赣次女,有清柔雅倩之貌,有和顺恭懿之德,济朕于贫窭,扶朕于繁难,数之七载与朕琴瑟和鸣,莫不相欢。今朕钦承大统,宜先正其位,今特遣使持节奉金册金宝立尔为皇后,承祀于庙,母仪天下,正位中宫……”
    魏国公家里,人人皆知只有一女,名唤夏楚。
    如今圣旨上来了个次女,众人皆哗然。
    可皇帝便是皇帝,他说老魏国公有次女,老魏国公也说他有次女,那便是有次女,谁又敢说人家没有次女?
    无数的眼睛都盯着魏国公府,觉得这门楣显赫的好事,到他家了。
    但谁也没有想到,赵樽会宠爱魏国公次女到那般程度。
    登基不过三日,赵樽再次颁布了一道震惊天下的圣旨。
    “皇后夏氏毓秀勋门,贞淑端懿,宜室宜家,乃女德典范,朕孜孜以求也,今社稷无忧,朕承情之所致,定于礼度之外,享夫妻百年之和,特颁旨废黜祖制,六宫不设妃嫔,惟皇后一人尔。”
    废黜六宫这样的举动,往上面数了无数代都没有人这么干过。
    圣旨一出,惊天动地,不仅朝野哗然,全天下都在担忧。
    皇帝的家事便是臣子的家世,便是国事。皇帝不设妃嫔,比让臣子不准娶媳妇儿还要让他们惶恐紧张,那雪片似的奏疏,一道一道飞往了赵樽的御案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古至今说起,道理是各有各的不同。
    但赵樽却有他自己的一套理论。
    他说,这宫中吃穿用度都需要银子,开销太大,不设妃嫔,就可以裁减宫人,节约用度,可能省下一大笔银两来发展军务,办学办医,还可提高官员俸禄……
    也不知到底是他的虎威慑住了众臣,还是“提高俸禄”的诱惑力实在太大,除了几个咬着牛筋不认怂的老臣,天天泪流满面的“跪请”,大多数人都默认了他不合常理的举动。
    毕竟从洪泰朝来,朝臣的俸禄就极低,好些无法捞到油水的官吏,甚至入不敷出。说到底,皇帝的家务事,其实不如他家的事重要。更何况,赵樽是什么人?相处这么些日子,他们都明白了。简单四个字——说一不二。
    谁若和他做对,没好下场。
    不过,圣旨被默认了,可执行却有些难度。
    三不五时的,仍有女子被送入后宫。
    可她们大多见不到皇帝的面儿,第二日又被送了出去,徒惹了笑话。几次三番之后,在京师民众的议论声里,便有了些异样的猜忌,有人说老魏国公夏廷赣助了今上夺位,皇帝便许了他,让他家闺女独得荣宠,尤其现在皇长子还小,若是今上再纳妃嫔再生子嗣,对皇长子的位置便会有威胁,到时候宫中又将腥风血雨,从夺储大战中走过来的赵樽,肯定不喜这样的结果。当然,除之之外,还有两种更为荒唐的说法。
    第一,皇帝有龙阳之癖,分明就不嗜女色。
    第二,皇帝在南下的战事中,伤了龙根,早已不能人事。
    众说纷纭,版本不一。可不论旁人说什么,夏氏一族从洪泰二十三年抄家灭族到如今,终是爬到了大晏朝权利的巅峰。不仅夏廷赣乃朝中重臣,便是夏常也水涨船高,擢升为都察院正二品左都御史。
    外面风言风语不断,但赵樽充耳不闻。他继位后,极为勤政,达到了连洪泰帝都没有的新高度。除去每日在长寿宫相陪夏初七的时间,他大多时候都在署理政务。慢慢的,臣子们发现了,新帝除了对待女色之事上比较固执之外,其余方面,他其实也可以广纳谏言,不仅如此,他也给予了臣子们最大的福利待遇。渐渐的,流言平息了下来。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赵樽做了皇帝,对朝政的弊端那是一件又一件的变,大刀阔斧的砍。
    就在废黜六宫之事不久,他又刮起了一阵旋风。
    大晏朝没有中书行省,只有六部协同,政务上基本全靠皇帝一人处理,不仅皇帝累,权力平衡方便也不完善。但老臣子们完全不知他们的新皇帝究竟从哪里来的奇思妙想,竟然要设立“内阁制”。虽然那是一套极为完整的政务体系,但很明显,这样会削弱皇权,究竟利大还是弊大,历朝历代都没有人尝试过。总之,臣子们快被新帝整疯了。
    奉天殿上,每日上演着唇枪舌剑,仍是没有结论。
    就连老国公夏廷赣都不赞成这什么“内阁制”。
    如今,人人都在传夏氏外戚权势过盛,他本该恭顺着皇帝的时候,却偏生要与皇帝作对。说白了,皇帝不忌惮他,他自己反倒忌惮上了自己。
    这日退朝,他没有离去,跟着赵樽入了御书房。
    “陛下……”夏廷赣看着赵樽面无表情的脸,“老臣有话……”
    赵樽坐在御案后面,看着他,不说话,只眼神示意他开口。
    看着他冷漠孤傲的身姿,夏廷赣历经三朝,久历沙场,心里却有些发悚,迟疑良久,才拱了一揖,硬着头皮道,“老臣有两件事要说。第一,皇后娘娘凤体违和,无法为陛下传承宗嗣,陛下正当年纪,实在不必这般守着,老臣心里揪揪然,心有愧疚……”
    赵樽拧眉,“炔儿不是朕的儿子,不能承继宗嗣?”
    他冷言冷语的反问,极有力度,夏廷赣心惊肉跳,赶紧屈膝跪下。
    “老臣不敢,老臣只是……”
    “老岳丈!”赵樽放下手上的笔,淡淡打断他,“你不必再说了。如今诸事皆已理顺,明日朕便会遣人前往北平接宝音回京,朕有一子一女,便是大幸,何来宗嗣无望之叹?”
    一句“老岳丈”,让夏廷赣伏地的头颅垂得更低了。
    “老臣能体会圣心,可百姓不能体,群臣不能体,史官也不能体……陛下历尽艰辛,方才建下这不朽的伟业,怎可因为私德遭人非议?”
    “私德?”
    赵樽脸上黯淡,轻轻垂下眼睑。
    “人死了,旁人说甚,哪需管他?”
    夏廷赣为了他的事,急得心肺都快着火了,闻言,重重磕了个头,沉声道,“陛下,废黜六宫此乃一,那内阁制乃是其二,万万不可啊,削弱君权无异于自掘坟墓……”
    大抵是找不到什么词来辩驳了,夏廷赣连“自掘坟墓”这样的词都大胆的用上了。可赵樽似是无所谓,看着伏跪磕头的老头子,他冷着脸,终是慢慢走过去,蹲身扶起他,“岳父,若是阿七看见我这般待您,定要骂我不孝了。我是皇帝,也是您的女婿。”
    被他扶上椅子坐着,夏廷赣屁股上像长了针,哪里敢正坐?
    先前在北平他对赵樽的嫌隙,早已随着赵樽对夏初七和魏国公府的厚待散去了。如今看着这个女婿,他只有怜悯与心疼,想着他过得这日子,他不由老泪纵横,“陛下深情厚义,只可怜我那女儿,没有福分……如今生死不知,却耽误了陛下,这让老臣一族……便是死,也担待不起啊。”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