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8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朱雀大街临近皇宫,乃公侯列卿之家聚集之处。有凉国公世子这块活招牌在那杵着,半个时辰功夫,金陵城中有头有脸的人家都已知晓,文襄伯府无端为难一个庶子。
    罗炜彤跟在长辈身后踏出伯府门时,就感觉明里暗里无数目光。拾阶而下,将墙角处探头探脑的小厮收于眼底,她也没忽略正对面迎来的青年。
    乌纱帽下面冠如玉,青色官袍正中贴着鹭鸶补,举手投足间自有一番气度,整个人如从水墨画中走出来的一般。
    罗四海上前拱手道:“有劳凉国公世子与应天府诸位,改日罗某请大家吃酒。”
    蓝愈亦拱手:“不必劳烦罗大人,在下不过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说完他有意朝后方瞥一眼。庶长房人丁稀少,这次出来也没带伯府奴仆,是以这会蓝愈很容易穿过人群,看到最后方的罗炜彤。
    这便是让周元恪刻意关照的女子?那厮向来是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逛遍青-楼楚-馆如今还是只童子鸡,他怎会看上这么个黄毛丫头。这丫头也没看出有何等迷-人风韵,不过那双大眼倒是颇有灵性。
    罗四海听闻此言,心下疑窦丛生。微挪一步挡住他看向自家女眷的目光,正打算问个清楚,却见凉国公世子转身收队,而后以极其潇洒的姿势跨上高头大马,扬长而去。
    问不出个所以然,他也转身,对着府门后探头之人再次面露煞气:“都看清楚了?还不赶紧回去报信。”
    这些人奉主子之命来此探听,本是想着应天府应该能压制不可一世的罗四海。却未曾想,那凉国公世子对他分外客气。消息传回府内,各方心思浮动不提,常太夫人却是正经摔了几套茶具。
    伯府内如何,如今脱离牢笼的庶长房却不再关心。几人前后上了马车,后面挑夫担着行李,一家人朝北边的玄武大街赶去。
    第8章 锦绣坊
    赶在午膳之前,庶长房一支迈进了玄武大街西首的一处五进大宅院。下船后便不见踪影的王妈妈带着十来个丫鬟小厮站在府门前,跪地迎接新主子。
    这处宅子本属当朝礼部左侍郎所有,去年左侍郎告老还乡,荣归故里之前顺带把宅子转手出去。罗炜彤扶着曾祖母跨过门槛,只见院中一应摆设,都与惠州老宅一般无二。
    没等她多怀疑,曾祖母满意地夸赞:“行舟这孩子书读得好,办事也妥帖。不过月余功夫,竟把宅子收拾得这般好。”
    乍听闻兄长消息,罗炜彤忙打起精神。兄长只大她两岁,年幼时她每旬从华首寺归家,常穿他衣服充作表哥,跟在他身后像个小尾巴般混迹惠州城内。自五年前兄长入国子监,只有过年才能归家,不过兄妹之间依靠书信往来,情谊并未丝毫变淡。
    来金陵之事她明明信中告知过兄长,今日下船却未见他踪影。初时她还有些不悦,不过从文襄伯府闯出来后,她反倒庆幸兄长没来,不然保不齐太夫人盛怒之下拿他作筏子。
    思绪回笼,她只听娘亲说道:“行舟能出多大力,还不是靠着你们。这些年夫君外放,连带行舟年幼赴京求学,多亏了祖母和爹娘。我这当媳妇的一直在外躲清闲,心里愧疚得跟什么似得。”
    罗炜彤越听越惊讶,难不成这些年,曾祖母不是受尽太夫人欺辱的可怜小白菜,而是领着庶长房缩在伯府西侧院卧薪尝胆?
    竖起耳朵她接着往下听,只见曾祖母虚扶娘亲一把,朝她这边看来:“你们一家子也不容易,只是可怜了孩子。”
    “曾祖母,娇娇一点都不可怜,爹娘和兄长都可疼我了,什么都顺着我,只除了每日喝药。”
    大眼睛眨巴眨巴,眉头却微微皱起,罗炜彤打着自己的小算盘。爹娘异常尊敬曾祖母,曾祖母又喜欢她,或许她老人家金口一开,这每日都要过的坎就平了。
    在她无比期待的目光中,曾祖母面带疼宠地开口:“娇娇也怕喝药?”
    “恩。”罗炜彤小脑袋不住地点啊点,曾祖母,您老人家快学一般人家老封君,蛮横地偏向插手小孙女之事。
    “没事,曾祖母最会做点心,知道什么样的点心最能去苦,等会用完午膳就给你做些备着。”
    罗炜彤肩膀耷拉下来,被娘亲满是责怪地点点脑袋。正专注于悲伤之时,手被拉住,塞进一只通体墨绿的镯子。
    “祖母?”
    进院子后便如隐形人般的祖母,此刻满脸慈爱地看着她:“娇娇莫要不高兴,曾祖母也是疼你。这镯子便是你出生那年,她特意派人寻来。”
    罗炜彤看着这镯子,通体墨绿无一丝杂质,触感滑腻入手便觉舒服。这等碧玉可遇不可求,便是娘亲妆奁里也无成色这般好的玉镯。
    总感觉自己忽略了什么,边想着她边推辞:“这镯子太贵重,我怕一不小心打碎。曾祖母刚从伯府出来,咱们家正是用钱的时候……”
    说到这她愣住了,她终于明白自己忽略了什么。玄武大街虽比不得朱雀大街公侯列卿之府密布,却也临近皇宫,向来是官宦之家密集之处。方才一路走来,沿路府宅虽然精致,但多数不及眼前自己脚下这五进大院。
    再看这院内布局,虽不及伯府雕梁画栋,但细节处尽显精致。一入金陵住上这等宅院,再轻易拿出碧玉镯子哄她开心……方才她是觉得曾祖母不像小白菜,可也没觉得她有如此本事。
    这会轮到她惊疑不定:“曾祖母似乎很有钱?”
    下人忙着归置行李,正厅只留一家六人,乍听闻此言荣氏笑出一脸褶子,而后她略带无奈地看向徐氏:“你们夫妻二人就没跟娇娇提过?”
    徐氏摇头:“娇娇多数时间呆在山上,每旬归家住三日,教她女儿家规矩都来不及。我只在前两日,跟她大体说下伯府内境况。”
    这下所有人都明白了,只有罗炜彤一人云山雾绕:“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似乎兄长也早已知晓?”
    只见曾祖母叹息一声,指向沉默端坐于右侧椅子上的祖父:“还不是因为他。”
    叹息一声曾祖母也坐下来,三言两语便说清楚:“当年我本指望你祖父好生读书,求得功名也好有个出头之日。谁知他性子随我,于读书上毫无天赋,于岐黄之术更是无甚兴趣,反倒对黄白之物情有独钟。有些事也不能强求,他做点小营生,赚些银钱也好照应全家。”
    原来如此,罗炜彤点头随口问道:“那祖父是做什么的,日后我去那铺子,是不是不用付银钱。”
    曾祖母喝口茶,随口说道:“那是当然,锦绣坊东西你随便挑。”
    “锦绣坊?”
    没听这番话时,罗炜彤觉得云山雾绕,听完后她更晕了。祖母口中那点小买卖,竟是遍布大齐境内,听闻连宫中贵妃娘娘也极为喜爱的锦绣坊!
    这哪是什么小营生,伯府都不一定有这等日进斗金的招牌铺子。不对,万一叫伯府知道了,上门索要怎么办。虽然只见过太夫人一面,但她确定那人绝对能做出这等事。
    曾祖母却是不以为然:“这铺子面上与伯府无关,任谁也查不出来。”
    “那是挂在别人名下?”
    曾祖母点头,神态中透出些伤感:“不是别人,是你太舅公。”
    罗炜彤默然,乍听曾祖母当年之事,她也怀疑过,为何当年荣家不为母子二人出头。不论前朝还是大齐,婚姻之事皆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正经三媒六聘总会留下文书佐证,不是想赖就能赖掉。可娘亲叹息后告诉她,当年曾祖母赴金陵寻夫不久,她在姑苏的娘家连夜起火,所有亲人葬身火海,几代积累家产付之一炬。
    江南水乡原本便不易发生火灾,这火起得蹊跷,可再蹊跷也注定无人为曾祖母主持公道。所以今时今日,罗炜彤很理解曾祖母的伤感,她绕到椅子后面抱住老人,将她整个头揽在怀中:
    “曾祖母,娇娇会孝顺您。”
    一直站在门外,盯着下人归置行李的罗四海走进来:“祖母,年前我查到些舅公的信,若无意外他应当还存活于世,不过相隔时日太久一时难以确定。”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