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科举为官指南 第72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朱首辅并几位次辅大人见陛下都亲自上手了,他们也就不嫌脏,也都亲自上手挖了挖试一试,等大家都弄完之后,脸上尽是带着喜色,这些都是粮食啊!
    接下来杨云清让皇上还有朱首辅及其它几位大人站在一旁,然后吩咐庄子里的人将面前这一亩地里的红薯全部都挖出来,之后等建平帝还有几位大人看着这一亩地里产出的那跟小山一样堆在一旁的红薯后,心里都是止不住的激动。从那册子上看到记载的产量是一回事,现在亲眼见又是另外一回事,见了后是震撼非常。
    朱首辅上前问道:“敢问杨大人,这庄子上的红薯还有土豆的总产量大概有多少?可够作为种子来年在京郊一带先推广开来?”
    杨云清想了一番道:“大概是够了,除了这一个庄子,我名下还有几个庄子都是种了的,总共加起来,几十万斤是有的。除去在京郊之外,大周其余各省各县也是够选出一个地方先做试验的,这样一来,以后推广开来的时候也能容易一些。”
    因为几个庄子上的红薯土豆辣椒等都要留作种子,所以这除了留一些自家吃或是送人,这能动用的也就不多了,原本想要在京都把酸辣粉火锅推广开来的计划就得推后了,不过等到了明年就好了,今年留作种子的那些种下去,每年便可收获几十上百倍,到那时产量的总量上去了,这自然就有多余的拿来做酸辣粉火锅等了。
    而朱首辅听完杨云清的回答后忍不住赞道:“此举大善!”
    任次辅在一旁只是不语,不过对于自己的这个学生还是异常自豪的,心里也是笑着的,一直不住地捋了捋胡子。
    因为这红薯土豆虽然是高产作物,但是也是从海外寻来的,百姓也都没有见过,并不知道该如何种植,这时便需要有经验的人带一带了。而杨云清对此也早有准备,他在庄子上开始种土豆红薯的时候,一早就让人将种植土豆红薯的步骤编纂成册了,上面早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全都记载了下来,清清楚楚地列在了册子上面,等推广开来,让百姓试着种植的时候,可以少走不少弯路,避免许多错误。
    而庄子上的管事这个时候也都十分吃香,等到时候推广的时候,也是少不得他们的,或许还可以让他们给下面京郊附近还有大周各省各县的农户讲个课。
    第170章 推广   建平帝裴安此时亲眼见到了庄……
    建平帝裴安此时亲眼见到了庄子上产的红薯土豆, 对那产量有了一个清晰直接的认识,原本悬在空中的心也终于落了下来,这会儿更是踌躇满志。
    裴安对朱首辅还有几位大人道:“此事既是杨大人一路跟进, 红薯土豆这些高产作物更是杨大人花了大价钱让手下的人出海去寻的, 既然如此,推广一事交由杨大人负责可好?朱阁老这次便也请您委屈下, 从旁协助杨大人可否?”
    朱首辅这会儿自然也没有不答应的道理,这事情本来便是杨大人提出的, 功劳也自然是在他, 这会儿陛下愿意让他从旁协助分一分功劳已是开恩, 他又怎会因为不是主事之人而不满?不过经此一事, 朱首辅心里更是打定接下来更要小心谨慎,万不可行差踏错, 如此才可在这首辅之位上待到致仕,衣锦还乡。
    陛下虽然年轻,但是性情宽厚, 他这个首辅虽然没有什么大功绩,但是只要不出大错, 几年之内还是不必担忧头上的乌纱帽的。
    虽然陛下没有提到几位次辅, 但是同为内阁之人, 他们也是要出几分力的, 不过却也没有人敢抱怨, 毕竟不论如何, 他们现在做的这件事都是一件足以流传史册, 前无古人的大事,他们既然从中出了几分力,说不得来日史官也能给他们记上几笔, 这怎么说都是一件好事。
    次日,建平帝裴安早朝的时候,在朝堂上提出了此事,瞬间惊起千尺浪,虽然有些怀疑此事的真假,但是见内阁的朱首辅还有几位次辅皆未有反对之声,便知道此事八九不离十便是真的了,但因此才更惊人,亩产千斤,实在是让人不敢置信,古往今来还未见过产量如此高的作物。
    “此事交由杨次辅还有朱首辅负责,内阁还有六部官员需要全权配合,不得怠慢,下面各县主事官员更要做好协助之事,如无异议,便退朝吧。”建平帝裴安拍板定音。
    下边众官员齐声道:“是!”
    殿上众人碍于陛下还有首辅他们没有提出什么异议,但是散朝之后却是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讨论起了此事。
    “你看此事可行性如何?当真能将产量如此之高的作物推广开来?而且这么高产量属实吗?我们也未曾亲眼见上一见。”
    旁边一位官员道:“这事既然是杨次辅做出来的,那么肯定是真的了,这个可行性应该也就不用担心了,你看哪一次这杨次辅想做的事情没有做成的?之前那炸|药、水泥、肥皂……各样东西,哪一样拿出来不是震惊众人的?如今又弄出两样高产作物也就不显得奇怪了。”
    另一位大人也在旁边称是,道:“昨日听说陛下率朱首辅并几位次辅好像是去了京郊的一处庄子上,那处庄子正是杨大人的,想来几位大人应该是亲眼去看的,这产量应是真的了,不过我们也不必急,既然此事交由杨大人还有朱首辅处理,咱们六部也要从旁配合,肯定是要亲眼见一见那土豆红薯这两样的东西的,到时候便什么都清楚了。”
    因为这庄子上的红薯土豆还有辣椒等,都是杨云清花银子派船队去海外寻的,这花费自然是不菲的,此番更是要将这庄子上又花了许多银子培育出来的红薯脱毒全部都当作种子下发到农户那里,建平帝自然是要给点补偿的,因此在第二日便派了内侍抬了许多赏赐去了杨府。
    赏赐倒是其次,建平帝深知此次杨云清功绩不菲,甚至是堪比开国功臣之功。开国功臣皆能封爵,而如今寻来能令天下百姓温饱摆脱饥馑的高产作物,此番功绩当然是足以封爵的。更何况建平帝子登基起便与杨云清这个次辅关系匪浅,既有君臣之实,又有郎舅之亲,他对杨云清自然不是一般的信任,他此番是打算借此事给杨云清封爵的,不过此时倒是不宜提出,待到此事事了,效果初显的时候再说才是最佳时刻。
    因为接下来内阁成员并六部皆要一起承办此事,杨云清也不是小气之人,大手一挥,从庄子上拨出一批红薯土豆,送给了内阁还有六部的诸位大人尝鲜,只是这数量上当然比不上之前给交好的几位大人送的那么多了,一个人几筐几筐的送,现在这会儿这些大人每个人得的几样加起来也不过只有一筐而已。
    这一筐东西,对于府上妻妾子女众多的诸位大人来说,真的是只能尝尝鲜而已,要想多的,还真的就没有了,毕竟这所有的土豆红薯辣椒等全部都集中在杨云清一人手中,而和杨云清没有什么交情的诸位大人,这会儿自然不好厚着脸皮过去讨要更多。
    但是这些大人在朝中为官一二十年了,这相熟之人还是很多的,之前杨云清交好的几位大人自然也有人与之有些交情。那些大人听说之前杨云清送了不少到那几位大人府上,自然起了点心思,想求着几位大人匀一点出来。
    但是这几位大人呢,他们手中虽然多一些,但是也多不到哪里去,这匀的时候自然肉痛,匀了一些之后便再也不松口了。现在可以说朝上诸位,除了杨云清本人,便只有他的恩师任次辅府上的量是足足的,吃也吃不完,但是恰好他们师生二人都不是爱结交其他官员的性子,所以一时之间,因为稀少,这红薯土豆还有最令人稀奇的辣椒变得炙手可热了起来。
    红薯土豆辣椒等从海外寻来的这些作物,既然是都要下发给农户做种子种下去的,朝上诸位大人名下有庄子的,自然也是可以来领的,只是他们派庄子上领的人带着那些红薯土豆还有辣椒等作物回来的时,却也没有把那些带回府上吃了,因为诸位大人也不是蠢人,自然是知道不可竭泽而渔的,这些既是要做种子的,现在吃了,还哪有种子去种下留着来年吃?
    虽说等大家都种下了之后,来年这市场上就肯定会有出来卖的,但是这只第一年,市场上能往外出售的量肯定是多不到哪里去的,因为这下一年产的,还有不少是要留作种子,继续种下去的。既然如此,现在就更要忍一时的口腹之欲,将领来的红薯土豆辣椒等悉数种下去,这样来年才能有的是红薯土豆品尝。
    当然了,除此之外这些大人倒也不是没有其他的办法去弄一些尝一尝。现在不是在下发红薯土豆辣椒等作为种子给百姓种下去吗?只要花些银子,倒是不难从这些百姓手里收上一些回来。
    只是这个时候,陛下还有内阁的阁老还有六部官员都在为将红薯土豆推广在忙活,朝堂之内还有下面州县都在铆足劲让百姓将红薯土豆等种下去,要是有谁为了一时之利,而花银子去从百姓手里收种子,必然会被群起而攻之,甚至还会被一折奏折告到陛下那里去,到那个时候这下场就可想而知了。因而这会儿就算诸位大人因为口腹之欲,对红薯土豆辣椒异常稀罕的,也没有人敢去从百姓手里夺食。
    而下面百姓呢,也有一些消息灵通之人,他们听着连上面的青天大老爷都无比稀罕这红薯土豆,那么这肯定就是个好的,种下去准没错。更何况那上面的大人说了,这红薯土豆等收获的时候产量可都是足有几千斤,这要是真的,一家人来年的口粮是不用愁了,交完赋税之后还能过一个好年,一家老小更是可以都吃的饱饱的,这等好事,他们怎么会舍得往外推呢?
    所以这些百姓自从领到了自己一户的那些红薯土豆作为种子外,几乎是没有不把其当回事的,抗拒在田里种这些的,他们都很是卖力地种了下去,细心按照这来村里的几位大人讲的方法侍弄,就等着收获的时候可以堆满家中粮仓了。
    京郊附近百姓可以家家户户都领到种子回去种,这还是沾了地处天子脚下的福,凡是有好事当然最先便临到的就是京城附近的百姓了,这也是为何京城附近的百姓比下面许多州县百姓富庶一点的原因。
    而其他各省州县的百姓,这第一年是暂时临不到领种子回去种了,因为杨云清几处庄子上的产量加起来虽然也有几十万斤,但是稍微一摊下去,就没有多少了,自然是不可能第一年就可以在全大周境内就推广开的。
    下面各省州县,只能先拨一部分红薯土豆辣椒等给州署县衙,由朝廷官员派人种下去,待到收获了之后,产量上去了,再在省内州县推广开来。
    杨云清对此也不急,一口吃不成个胖子,路当然是要一步一步走了,最迟三年,大周境内应该就能全部普及开了,到那个时候这粮食方面便是不愁了,以后就算是哪里发生了什么天灾人祸,朝廷这边也能有足够的粮食储备去赈灾。
    第171章 并肩   当然除了京郊附近的百姓拥有……
    当然除了京郊附近的百姓拥有户户都可以领到红薯土豆等作为种子回家种植的殊荣之外, 杨云清的老家祁县那边也沾了光,他早在大半年钱开始种红薯土豆这些的时候,就往老家祁县那边也送了一份, 让那边的管事也种上。
    老家那边动静不大, 而且他这个次辅也不在那边,所以就算是早就开始种了也没有什么人盯上, 那边只是种了一百亩左右,远远比不上京城这边, 但是作为种子发放给祁县中的百姓还是够的, 只不过是每一户少分了一些, 但是等到了来年产量上来了就好了。
    而在祁县那边杨云清的声望十分之高, 比起那边三年或是六年一任的知县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当那边知县一说这是杨次辅杨大人吩咐下去, 让百姓种植的时候,百姓是听了之后连问都没问为什么就立马给种了。
    因为这么一桩事,朝廷上下肉眼可见的忙了起来, 杨云清作为主事人首当其冲,这一阵子回府的时间越来越晚, 好在凤阳也知道他最近在做的事情的重要程度, 对他很是理解, 也没有因为杨云清早出晚归而埋怨。
    当然了, 还有一个原因是凤阳她自己要做的事情也有很多。以前她要做的除去隔三差五进宫看望母后, 跟母后聊聊天, 还要偶尔出去参加其他夫人举办的各种宴会。在不久之前, 她又多了一项事务,那就是看账本,听管事的汇报下面的一些情况。
    这是因为杨云清之前见凤阳白日在家未免有些无聊, 想找些事情给她解闷,让凤阳也有些事情干。于是就将那些学院、藏书楼、育婴院的事情交给了她,吩咐以后管事的把学院等地方的经营情况都向凤阳汇报。
    凤阳出身皇家,虽为公主,但是接受的教育也是最顶级的,听管事汇报点下面学院藏书楼等的经营情况、看一看账本,当然是不在话下的。而且凤阳自从管事在这边汇报了几次情况之后,她对这与过往那些书院完全不同的学院也有了很大兴趣,甚至几次兴起亲自去了一处学院看了看。
    看完之后,凤阳更是万分感慨。她身为皇家公主,就算了解民生疾苦,也不过只是通过纸上还有道听途说传来的三言两语,知道个大概。真正的民间疾苦,百姓现状,她还是离得有些远的,并不是怎么知晓。
    她虽也大致了解一些百姓读书难的道理,但是却也不深刻,只是有点个印象。只是经此一去后,她才知道,就是最简单的笔墨纸砚,对于百姓来说都是异常奢侈之物,每天单是习字的纸于百姓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而她夫君开办的学院,里面虽然只单单教授一些浅显之物,并不教授四书五经,引学生走科举一途,但是对于那些百姓来说,却是一个改变未来的珍贵机遇。有了一个在学院里学习的机会,识得算术记账之法,他们以后便多了一门谋生的手艺,账房、掌柜、管事的这些职位,对于那些以往祖祖辈辈都是卖苦力或是在田里刨食的泥腿子来说,不再是痴心妄想。
    而那专门招收女孩子的学院,让原本连书本都碰不着的女孩子也有了读书识字的机会,凭借着在学院里的学习,她们还有进工厂做工的机会。底层百姓间的风气较之上层社会本就开放了些,村里的妇人尚且得一起下地干活呢,进厂做工对于她们来说还是可以接受的,家里人见到了其中的好处更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微词。
    而等日后她们成婚出嫁了,到了夫家,若是她们每月赚到的银子比家里的男人高,只要性子不是太过软弱的,还有何立不起来的,家里的地位本来就是靠着手里的银钱决定,到时候只要一家老小都靠着她们手里的银子,又怎么会不尊着她们敬着她们,她们的地位还如何提高不了?
    凤阳正是看清了其中的道理,才更加感慨,此举真的是影响深远,所谋甚大。她也是知道这个世道对女子的苛刻的,因而对此改变是乐见其成的,甚至在去了这女子学院后,她还从自己的嫁妆中也拨了一些钱来,又吩咐下面的管事的多建了几所这种女子学院。
    她能做的不多,既然此举可以帮到女子,她也就不吝啬银钱了,左右银钱对于她来说就是一个数字,她这些年得来的赏赐再加上她的嫁妆,早就是一笔数不清的财富了,就算她要挥霍,这一辈子也花不完,既是如此,何不帮一帮这些女子呢?
    至于藏书楼那边,凤阳也做了一些事情。
    这段时间她可以算是说与下面的底层百姓有了不少接触,了解到了不少百姓的生活现状,由此她也知道了书籍于百姓来说有何等的珍贵,而现在这建的供平民百姓还有读书人免费借阅的藏书楼,更是意义重大了。藏书楼让那些买不起书囊中羞涩的读书人有了一览诸子百家典籍的机会,而且许多刚识的字的百姓家的小孩子,也和那些书香世家里的公子少爷一样,有了从小就与书籍打交道的机会。
    凤阳知道这些之后,进宫找了皇帝。这天下藏书最多的莫过于皇家,就算是在外界难得一见的珍本,这里也是应有尽有。凤阳她跟皇帝道:“现在何不将皇家藏书阁中的一些书找人抄录下来,放到外面的藏书楼中,由天下百姓学子任意翻看,如此也不至于让藏书阁中名书蒙尘,无人问津,更何况此举也更能显示皇恩浩荡,皇帝心系天下读书人。到那时,何愁民心不归?”
    凤阳此话说的实在是在理,更何况裴安一向敬重凤阳这个皇姐,这次好不容易凤阳有了所求的事情,他如何有不答应的道理。当即就吩咐下去,让宫中识字的内侍抄录,然后运到宫外去。运到了宫外之后,再由凤阳交代管事派人多抄录几份,然后送到京城里那处藏书楼中。
    而这样以后,抄录的人手自然也不是问题,藏书楼那边负责的管事还可以发布任务,出些银钱让来藏书楼里的读书人将那些书再多抄录几份,然后运送到其他各县建的藏书楼中。如此一来,原本难得一见的藏书,便让天下读书人都可触手可及。
    而原本藏书楼中收录的孤本典籍虽然也有,但是实在是少数,大多数还都是那些常见的书籍,因而去藏书楼的也都是那些囊中羞涩的读书人还有百姓,至于那些出身于豪门望族、书香世家的读书人是不会踏足与此的。
    不过经此一事后,那藏书楼里的珍贵典籍足以让那些出身不错的读书人眼热,然后忍不住踏足他们原本不屑一顾的地方。
    而凤阳也按照一开始说的那样,也宣传了一番皇恩浩荡,告诉百姓,当今圣上为了让天下百姓可以一观皇宫藏书阁中的珍贵典籍,这才让人抄录下来送出宫来。
    而不出意料,这百姓还有读书人都这位刚刚登基没多久的少年皇帝,一时好观感达到了最高峰,纷纷都在感慨,明君再位,是我朝之幸,更因此升起了以后科举高中,入朝为官有所作为,为皇帝效力的雄心壮志。
    如此一来,也算是皆大欢喜了。
    刚开始凤阳只是把这事当作无聊时的消遣,但是这时日久了,做了如此多的事情,放了许多心力之后,她也就难免就上了心,开始把学院、藏书楼那边的事情当作了头等大事,因为这个,连那些宴会什么的都去的少了,一度还曾引起那些办宴会夫人们的猜测,只是凤阳却不在意这些。既然找到了更有意义的事情做,以往那些用来打发时间的事情,自然是可放在一边的。
    杨云清对于凤阳这个时候的状态也是十分满意,原本他也只是打算让凤阳借这些事情打发些时间,好让他不在的时候也不至于那么无聊。现在凤阳能对这些事情上了心,把心力放在上面,倒也是意外之喜,杨云清也更是欢喜自己的枕边人和自己有着一样的心思,夫妻双双齐心协力干着同样的事情这种感觉,真的是很让人舒心的,而且这么一来,他也好似是有了“并肩作战”的同伴。
    杨云清与朝中大人一开始的确是很忙的,不过忙也只是那一阵,待众官经过重重商讨拟定章程后,接下来的事情实际上还是要交到各省州县下面的县官去做,他们这些京官之后能能做的也只是在后面跟紧后续,看下面送上来的折子。
    当然了,这暗中走访的人自然也是要派的,怕的就是有些县官不把此事放在心上,耽误了大事,因此京城这边下的指令也是一道道地往各省州县飞去,务必使各州县官员明白兹事体大,不敢轻慢。
    而明面上,建平帝也派了钦差随机下临州县巡查,这样双重保险下才能确保土豆红薯这样的高产作物能够尽快在百姓中推广开来。
    第172章 国公之位   三年的时间能做的事情很……
    三年的时间能做的事情很多。这三年足以让红薯土豆在整个大周境内慢慢推广开了。粮食对于百姓来说可以说是重中之重, 所以只要看到了其中的好处,后面跟着一起种的百姓就不会少。现在就算是再偏远的地方,也都种上了土豆和红薯这两样东西。
    当时出海带回来的自然是不止土豆红薯这两样了, 只是因为这两样的产量高, 所以推广的时候才主要着眼于这两样,至于辣椒玉米那些东西, 种子自然也是有的,只不过种的人家也都是家有余力, 稍稍富裕的百姓家庭, 还有稀罕辣椒口味的高官贵族。
    而除此之外, 这三年来随着土豆红薯年年种植后产量越来越高, 酸辣粉、火锅等也都在大周风靡开,对于以往从来没有尝过真正“辣味”的百姓来说, 这两样东西实在是很能吸引人,杨云清手下的那些悠然居还有专门开的火锅店中,每天专门过来吃火锅和酸辣粉的人队总是排的很长, 靠着这两样,杨云清可以说是赚了个盆满钵满。而杨云清也没有忘记让厨子继续研究其他菜色, 假以时日, 这“川菜”说不定就能在大周发扬光大了。
    建平帝裴安坐在御案前, 指着上面一堆奏折对朱首辅并杨云清在内的几位次辅笑着道:“今年下面呈上来的折子中, 下面缺粮求朝廷赈灾拨款之类的折子已经是完全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全是下面州县属官的报喜之词, 上面写的全都是这两年来的百姓种植土豆红薯之后的粮食产量, 还有着赋税拖欠的地方已经是屈指可数了,这可见是那两样高产作物之功啊!”
    裴安这么高兴也是有道理的,在以前, 因为各种天灾人祸,一年里粮食减产的州县不在少数。虽说不像是洪涝旱灾那种大灾祸需要开仓放粮,或是朝廷赈灾,这不论是先帝乾宁帝还是当今圣上建平帝,他们不管这当皇帝的才干怎样,但是都是心系百姓,对百姓还算宽容的当权者,遇见了百姓生活艰难的情况,这少不得也要看情况拨下去一点银子或是延缓这赋税的摊派,有甚者减产严重的地方还要免除当年的赋税的,像现在这样,几乎没有地方上折子求拨款赈灾的情况实在是罕见。
    不管怎样,这对裴安来说都是一件喜事,这既然是在他在位期间发生的,自然是算作他这个皇帝的功绩,往后史书上或许还会称在他的在位期间,百姓安居乐业,衣食富足,或许还会把这段时期成为“乾平之治”,立为治国典范也不是没有可能。
    裴安他在位期间,做到了其他历朝历代皇帝都没能做到的事情,即让天下将近九成百姓温饱,这是何等的功绩,他甚至可以成为堪比秦皇汉武的千古一帝。想到这,如何能不让裴安心潮澎湃!
    朱首辅上前作揖道:“陛下所言大善!陛下定是天望所归,紫薇入命,所以才能以弱冠之龄,登基执掌天下,把天下治理成如今模样。而且这红薯土豆,或许是上天指引着杨大人找到,然后带给陛下的,杨大人也定是天上派来专门辅佐陛下的,不然为何这过了上千年,也没人能发现土豆红薯如此高产的作物,而到了陛下一朝,便突然发现了呢!”
    作为政坛老油条,朱首辅就算是自己并不相信这些子虚乌有的事情,但是不代表他不会说这些恭维帝王的吉利话,况且这么一说也都是事实,并没有捏造的地方,只是夸张了一番而已。
    更何况他此举也有向杨云清卖好的意思,毕竟这个时候不论怎么看,这杨云清都是前途无量的样子,只要他不做那些站队造反,插手往后立储之事那些容易引起帝王猜忌的事情,手握大权是早晚的事情,况且现在杨云清就是帝王心腹,这帝王对他的信任,是满朝文武加起来都比不上的。
    唉,说一句酸溜溜的话,他这个首辅现在也快要成了摆设了,能仰仗的也只有资历了。要说能力其实他的能力也不差,之前能把姓魏的斗下首辅之位自己后来居上就已经能证明他的能力了,但是这耐不住横空出世一个杨云清这样的鬼才,能力那是没得说,虽说刚刚进入内阁的时候还有些青涩,但是这几年过去了,越发老练了,比起他们这些老臣也不差什么了。
    而除此之外,杨云清他这功绩一个人就比得上满朝文武官员了,于文于武上面的功绩都没得说。他现在要是与之敌对,这可不会像斗倒姓魏的那个人那么容易,或许一着不慎还会落得个满盘皆输,连这首辅之位都保不住了。而现在若是与之交好,还能得到一个提携后辈的名声,而且想来等以后他致仕首辅之位让了杨云清后,也能与这杨云清保持一个良好的关系,家族子弟入朝为官不管怎样也能得到些微照拂。
    裴安听了朱首辅的话,不管怎样心里都是高兴的,而他也没有忘记这功绩是谁带给他的,现在有了成效自然是到时候该嘉奖一番了。
    杨云清现在已经是内阁次辅同时还兼任户部尚书,朱大人担任内阁首辅,一向兢兢业业,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裴安自然是做不出让他把首辅之位让出来的事情,这样会寒了老臣的心。而既然是不升官位呢,一般的赏赐对于杨云清来说又是太不足道了,这实在是配不上他做出的此番功绩。
    想来想去,还是封爵来的好。旨意建平帝裴安已经拟好了,打算封杨云清为海国公,虽然没有封地,但是这国公爵位享受的待遇都是实打实的,而且国公为公爵第一等,这位份基本上等同于郡王,都是从一品的。而且这国公的含金量可是比郡王高多了,这皇帝的儿子是亲王,亲王的儿子是郡王,基本上都是承袭的,要是这一代当家的没有什么作为,在朝廷没有领差事,又与当今圣上不亲近,这从一品的郡王还比不得二品官员呢。
    再者除去开国功臣外,本朝再没有封国公的先例了,相反之前两朝还隐约有削爵的意思,不少大臣也都以为以后圣上是不会再封爵了,所以杨云清现在若是被封为国公,这个含金量就可想而知了。
    建平帝裴安把这件事情跟内阁的几位大人说的时候,几位大人心里虽然震惊,但是也有一种或许是本该如此的感觉,毕竟杨云清此番立下如此之功绩,官职上不能升,赏赐又不尽心,的确封爵才是最好的办法。更何况现在陛下连圣旨都拿出来了,虽然还没有盖章,但是这用意决心可想而知。
    内阁几位大人里,杨云清这会儿因为说的是与自身有关的事情,不便出声,而任次辅他与杨云清是师生,这在众人还有陛下眼里本来他与自己的学生之间关系就不一般,早就绑在了一起,这会遇上了有利于自己学生的事情当然也是不会反对的了。
    而朱首辅并几位次辅,见陛下的态度,他们也自然不会反对,这事要是反对,万一这没能扭转陛下的心意还与杨云清结仇就不好了,毕竟自古以来断人财路都是招人恨的,这断人官路也是差不多的意思。只是朱首辅还是尽职尽责地提醒了一句道:“臣觉得此举甚好,只是还需要在早朝的时候跟诸位大臣商议一声,届时再下旨。”
    裴安听着朱首辅没有反对的意思,对于他这个提议自然是一口答应下来的,本来就算是朱首辅不说,他也会在朝上跟诸位大臣说一声的,只是也只是说一声,大概跟通知差不多。不过现在朱首辅既然已经这么说了,他到时候态度是得要缓和一点,就装作让众大臣商议一下然后再下旨吧!
    第173章 众望所归 次日早朝,建平帝裴……
    次日早朝, 建平帝裴安将封爵一事拿到朝上说开了,顿时下面诸位大臣便忍不住嘈嘈杂杂地小声交流了起来,毕竟此事实在是够令人惊讶的。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